近日,记者从重庆市自来水公司获悉,本拟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已推迟至2015年再行实施。而对重庆的市民来说这并不是个问题,市自来水公司表示,我市的自来水出厂水质,三年前已完全达到了新标准的规定。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针对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报告的专题询问中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城乡供水机制不完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测能力建设滞后、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考虑新标准推迟实行。据了解,新标准中规定的水质检测项目,从原有的35项增加到了106项,检测范围更广,同时各项指标也更为严格。国内一些地区目前的自来水水质,要完全达到新标准的规定,难度较大。
而我市自来水公司已于2009年通过国家认证,提前3年达到了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全部指标,近几年我市自来水出厂水质进一步提高,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前十位。市政、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从2009年起,均严格按照新标准对我市自来水水质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水不允许出厂。
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旧标准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针对工业等方面产生的废水,增加了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检测项目,其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就从旧标准的5项增加到了53项,另外,针对水处理消毒剂的使用,也加大了对消毒副产物a的防范和检测力度。
据了解,这106道检测“关卡”,分为常规检验和非常规检验两大类,常规检验包括大肠菌、硝酸盐、浊度等,非常规检验则包括三卤甲烷、硫化物及十余种农药等。
相关新闻:
自来水浑浊多与二次供水质量有关
自来水从水源、净化到流向居民家中,要经历哪些检测环节呢?据了解,我市环保部门和自来水公司,对取水口的水质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取水口上游一旦发生水质污染事件,相关部门将即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水源的安全。
在自来水的生产中,采取的是净水车间、水厂化验室、水质监测站三级检验,水厂在生产流程的不同环节,装设了多种在线监测仪表,并通过“生态鱼”等生物和理化技术手段,监测水质的变化。另外,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在重庆也设立有监测站,对本地自来水水质做到“层层把关”。
“我们有时会接到市民打来电话,反映水龙头出水浑浊、或有杂质,后来经我们到现场查看,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因为二次供水环节出现问题引起的。”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二次供水设施有一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如每年至少要清洗两次水箱等。目前一些居民楼或小区的二次供水是由物业或外包管理,二次供水设施存在老化锈蚀、没有定期清洗消毒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居民的用水质量,市民如发现二次供水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向卫生防疫部门投诉。